“不出色”不等于“失败者”

2015-12-24  来源:北京考试报

“不出色”不等于“失败者”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教师张依雯

每到高三,都有考生因自我目标设定过高而苦恼:降低目标不甘心,目标过高又达不到。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纠结呢?作为父母,也要抽空静心思考一下:孩子无法实现的目标背后隐藏的到底是谁的焦虑?

案例一:

高中前两年,小琳的学习成绩平平。进入高三后,她制订了详细的计划,打算高三拼一把。老师和父母鼓励她,她也很有信心,相信只要即刻开始努力,一切都来得及。过了三个多月,她发现自己学习时容易走神,很难专注,每天学习的时间也在减少。她担心这样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分析:

小琳的情况在高三生中比较常见。设定目标、制订计划时信心满满,但在执行时遇到很多困难,很难坚持。这反映出考生学习规划能力的欠缺。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不太了解;另一反面,他们对学科知识缺乏整体把握。这与缺乏毅力也有一定关系。

对于这类考生来讲,过高的目标背后隐藏着他们对浪费时间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慌。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从未制订并坚持执行过一份计划,因此不了解确定目标的技巧,对实施计划中会遇到的困难也没有亲身体验。在高三紧要关头才开始学习确定目标、执行计划,考生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有些考生甚至要求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支招:

当考生为无法达到目标或没能执行计划而沮丧失落时,父母要成为孩子理性的支持者。不抱怨过去的种种过失,只针对眼前帮助孩子重新确定目标,制订弹性计划。如果孩子不愿与父母讨论,父母也可以找有关如何设定目标的书送给孩子,或发短信告诉孩子,即便再困难父母也会一直支持他。

此外,父母也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时间分配和精力分配,让孩子将时间和精力花在最能提高成绩的学习活动上。例如,知识还有漏洞的考生要多看书弄明白知识点;做题总出错的考生要着重改错和总结。

案例二:

盛磊从小学习就很认真,成绩一直不错。随着他的成长,妈妈对他的期望值不断增加。妈妈觉得人有压力才能有动力,但盛磊却被压得越来越难受。有时,他觉得只要妈妈再加一点压力,他紧绷的弦就会断掉。进入高三后,盛磊每天都熬夜。虽然他很疲累,也知道熬夜并没有效率,但妈妈施加的压力让他别无选择。每次妈妈嘱咐他好好学、好好考试时,他心里就会有一股莫名的怒火。

分析:

盛磊的高目标背后隐藏的是妈妈的焦虑。妈妈的教育方式让盛磊觉得“不出色”就等于“失败者”。为此,他努力学习,避免自己成为失败者。但高三的学习压力和妈妈的要求让他开始失去信心和动力。妈妈的催促让他觉得孤单、无法被人理解,以至于他逐渐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事实上,有很多高三生都经受着来自父母的压力。

支招:

好的调节方法是父母调整自己的平常心。每位望子成龙的父母都有自己潜在的动机:也许是不服输,也许是对自己失去的补偿,也许是好面子,也许是性格中的完美倾向。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已经有些无法承受压力的趋势,就要从自身开始改变。当父母调节好心态,放下“必胜的决心”,孩子也就能放松下来。

此外,还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没有太高的要求,但孩子看到父母的不易和为自己做出的牺牲,会选择用成绩回报父母。孩子会制订过高的目标,以此来“取悦”父母。然而,这种“取悦”的心态会分散考生注意力。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减少“无底线的牺牲”。这样,考生的压力也会随之减轻。父母可找合适的机会,把自己对考试成绩的真实想法和不要求回报的想法告诉孩子。父母要从孩子的角度重新思考高三,思考未来的生活,帮助孩子完成确定目标的过程。

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各学科现状、考生潜力、心理素质、考生的动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但是,有时确定目标不一定利于进步。目标很容易给人带来“自我否定”,降低人的自我价值感。所以,高三时期,考生不如确定自己奋斗的方向,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将精力集中在实施方法和调整不当方法上,这样更有利于成功。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更多

各院校历年美术校考优秀试卷

看更多

艺考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