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艺术加分将取消 特长班仍红火
对于不少北京的家长来说,刚刚过去的APEC假期虽然适宜出游,但是他们却没有闲暇出门,因为要“带孩子上特长班”。
尽管不久前出台的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指出,艺术、体育类高考加分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各地出台的小升初政策也对特长生招生的比例逐步收紧,但是记者发现,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特长班”却没有因此而降温,依旧红火非常。
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手风琴兴趣班上,孩子们正在练习。CFP
新华社发
“特长班”为何依旧门庭若市?来学习的孩子真的只是出于兴趣吗?记者展开了调查。
家长:“要更努力才能达到学校要求”
周末的北京桔子树艺术学校十分热闹,不大的报名处挤满了赶来咨询的孩子和家长。咨询老师张爽透漏,学校并没有受到加分取消政策的影响。“重点中学、重点小学对于有才艺的孩子还是相当欢迎的,比如北京57中,我们这有好几个学生考上了。”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上高一,报名参加了萨克斯演奏班。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们就是冲着“特长生”去的。“我儿子每周末去萨克斯班上一次课,大概2小时不到。他现在上的是小班,大概4000多元一个学期,以后到高二、高三了我们打算让他上一对一的辅导课。去学萨克斯,是他本人的意愿,也有我跟他爸爸的决定因素,我们是希望他能够通过艺术特长生招生去读大学。”张女士说。
另一位,李女士的儿子在中关村二小念小学六年级,双休日的时候要去老师家里上国画课。“大概一周去一次,主要是学习国画,水墨一类的。当初是他自己提出来要学国画的,自己感兴趣,所以我们就让他上。”
李女士告诉记者:“从我了解的情况看,特长班的高温还是有虚高的成分。不少家长并不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因为担心会影响到孩子正常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但是由于不少好学校对特长生非常欢迎,这就吸引了不少家长。而从学校角度看,能体现学校重视素质教育。我个人觉得,孩子的兴趣是第一位的,他喜欢,他有兴趣,那我们一定支持。能不能提高综合素质,那是其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本身就不多的课余时间,如果被“兴趣挤占”,多多少少是一种“浪费”,但是如果这兴趣可以成为加分或者免试的硬件,就“另当别论”了。不少家长会在“围棋”“声乐”“舞蹈”等选项中间让孩子做出一个“最优选择”,期待这能成为孩子日后升好学校的“终南捷径”。
尽管特长生政策不断收紧,但在不少家长看来,这反倒意味着孩子必须更努力地学习艺术特长才能达到学校的要求。“高考加分取消了,但是大学招收艺术特长生的情况还是存在的,负面影响几乎不存在。要说有什么影响,就是要让我儿子更加好好学‘特长’。”张女士说。
专家:特长生的比例是“缩小”不是“取消”
多年从事小升初政策研究的闻风告诉记者这样一组数字,根据他的测算,2014年北京市小升初特长生招生比例各区总体在8%左右,其中,海淀区达到9.6%,东城区达到8%,丰台区则在4%。
“只要特长生招生的口子还在,对于学生来说,多学一样就多一条路,特长班自然只‘热’不‘冷’。”闻风说。
“目前的政策是,到2016年,特长生的比例缩小到5%以下,但是除非学校不再招收特长生,同时社会做好监督,不然家长还无法做到完全客观理性地面对。”闻风告诉记者。
同时,“不少重点小学中学明里暗里都会组织一些考试,有特长当然更有保障。”闻风说,“以海淀区为例,海淀区所有的重点中学都不接受电脑派位的学生。海淀区的中学至少留下了3200个考试名额招收学校希望的生源,如十一学校、北大资源等。学奥数还是学艺术,就看家长的选择了。”
张女士认为,升学,升更好的学,是家长“朴素的愿望”,“如果能有一点机会,当然要付出百倍努力。”
而特长生的培养成本比文化课的补习要高出许多,一位家长粗略估算,给孩子上十年钢琴课,至少需要花掉80万元。沉重的负担在一些家长眼中竟然成了“好事”。张女士对记者说:“费用高,就把一部分家庭经济情况不够宽裕的孩子排除在竞争之列,对我们来说,胜算更高。因此,成为艺术特长生还是比较可行的,相比高考的羊肠小道,这简直就是大道通衢。”
学校:还在等待加分细则
李先生的孩子正在读高一。“孩子学钢琴7年了,目前已经达到十级水平。个中甘苦,还在其次,政策的不确定很让人困惑。”李先生说。以往对于高校来说,录取艺术类、体育类特长生的政策是提前选拔、降分录取。学校会对学生的特长项目进行测试,结合高中学习成绩综合评定,择优录取一部分思想素质好、艺术特长或体育特长突出的学生,并在自愿的基础上与高校签订协议,在高考录取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最低可降至考生所在省市一本分数线。
但是,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出台后,明确指出艺术、体育类高考加分将在2015年取消。“加分取消了,自主招生对于艺术特长生还是否青睐呢?”李先生很疑惑,“目前的政策是说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进行,而且之前的高校联盟都不存在了,那么我们是不是本身的特长优势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是不是只能报考艺术类招生的院校?”
李先生的疑问能否得到解答? 一位招生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对于各省市和高校来说,具体细则还没有公布。“是彻底取消,还是在一定框架内延续,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各个高校只能等国家政策进一步明确后,才能再做自己的打算。”(本报记者 姚晓丹 本报通讯员 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