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最好的复习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教师张瑶
案例:晓梅同学走进 心理咨询室,开口就问:“老师,高三为什么非要有那么多考试呀?”开学的摸底考试、月考,甚至有的科目还有周考,马上又要进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试一个 接一个,让晓梅觉得喘不上气。晓梅说:“我平时学习还行,上课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作业也都能自己完成,小测验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一到考试我就紧张,考 不好,现在一听到‘考试’两个字就开始头疼。要是没那么多考试就好了,我肯定能学好。”
分析:很多高三生都和晓梅一样,有着关于考试的困 惑。有的每临考试,简直像得了一场大病,仿佛一夜间忘记了所有学过的东西;有的面对糟糕的分数懊恼不已,抱怨自己没考好或老师没教好;有的一到考试就想起 上次失利,更加紧张、焦虑……而有些父母对孩子不能心无旁鹜地学习、成绩不能直线上升表现出了担忧。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和父母要明确考试的基本功能,了解考试的真正意义。考试的功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是最好的复习
考 试对于考生来说,是检验所学知识、促进学习、增强能力的手段。考生一旦进入考场,往往全神贯注、调动思维,头脑风暴般地再现所学知识、展示技能,这恰恰是 最好的复习。通过分析考试中的陌生题、错题,考生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技能遗漏点,加强梳理和训练,更有针对性地安排后期学习。
2.考试是对学习状态的反馈
考 试是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一次考试仅能检测卷子中涉及的内容,而且是“过去时”,不可能考查考生全部知识和能力。复习阶段的考试是对一定时间内考生掌握某 些知识的考察和反馈,考生要利用考试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点掌握程度。考试分数高,不代表各方面都好;考试分数不高,也不是各方面都不好。
3.考试是对个人意志力的磨炼
参加考试可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能磨炼考生的意志品质,锻炼个人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虽然成绩总要以分数形式呈现出来,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考试失败也是一种挫折教育。
建议:那么高三父母要怎么帮孩子呢?
对孩子适当期待
高 三生父母要以冷静、客观、关切的姿态与孩子交流,引导孩子确立“与成绩相匹配”的目标。能上什么大学是由学习经历、努力和成效决定的,脱离现实的臆想毫无 意义。父母要引导孩子建立动态目标体系,根据成绩建立区间。最高目标用来激励孩子奋斗,最低目标用来减压,让孩子感觉只要考进目标区间里的任何一所学校就 算成功。
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基础、特长爱好、智力潜能和发展方向都不同,所以,父母要对孩子合理要求,合理期望,鼓励孩子以乐观心态积极备考。
教孩子内部归因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学习和工作中相对成功的人多是内部归因,即相信自己的行为对结果有直接影响。
有 的考生考试后习惯解释为“没考好”,而忽视真正原因——“没学好”。糟糕的分数肯定与考生自身的不足有关系。考生要少抱怨外部因素,多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 题,比如是否抓好课本的知识落实,是否及时修正出现的错题等。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多与任课老师沟通,分析、总结每次考试,弥补疏漏,争取不犯同样的错误。
帮孩子找控制感
当压力和负荷超出能力时,人常常先失去控制感。高三生总感觉自己有很多知识没弄明白,那么多科目又不知道从哪下手,往往手忙脚乱。焦虑源于考生对学习的不可控感,父母要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控制感,先从小处着眼,从小目标着手。
首 先,父母要引导孩子把压力和无助感说出来,找到压力源;其次,父母要提醒孩子加强对学习时间、学习效率的控制,不要为试题的难度、老师的授课方式等不能控 制的因素付出额外精力;最后,父母可帮助孩子确定目前能实现的小目标,努力实现后再定下一个目标。随着每个目标的实现,控制圈越画越大,考生会重新找到控 制感。
给孩子时间调整
不是每个父母都能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做一个称职的高三父母。父母跟孩子一样,进入高三都是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知该如何是好到了如指掌。父母要允许自己犯错误,也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即使刚开始孩子没进入状态,父母也不要太担心,要给自己和孩子一段时间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