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鞭炮,真的应该禁止吗?

2014-02-24  来源:中国艺术网
春节将至,一条“不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书在微信朋友圈中频繁转发。在一些地方“两会”的会场上,不少代表委员提交的议案提案也都瞄准了烟花爆竹燃放。一些委员认为,鞭炮的燃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雾霾,事实真的如此吗?春节放鞭炮,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
  春节放鞭炮,真的应该禁止吗?  
  放鞭炮=雾霾加重?

  有实验数据显示,燃放一挂1000响的大地红,就能让实验区域的PM2.5颗粒物瞬间升高66倍。因此大家很自然的把雾霾加重画上了等号。不否认放鞭炮所带来的影响,但将雾霾严重的大帽子扣在放鞭炮的头上,多少有些牵强。众所周知,雾霾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雾霾刺虐,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去年的11月份雾霾波及中国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雾都”大面积出现,就连中国空气最洁净的海滨城市三亚、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圣城”拉萨都未能幸免于“霾”。在29天里,放鞭炮的天数是屈指可数的,而全国一片“霾”的11月份,并没有可以放鞭炮的节日,可依旧雾霾如此严重。事实充分证明,放鞭炮并不是雾霾加重的罪魁祸首。

  雾霾是环境污染的代名词,没有人就没有霾。人们在谴责雾霾的同时,更应理性地检点自己的行为。工业排放、汽车排放、农业排放、工地扬尘甚至叼着香烟等行为,这些才是雾霾产生的根源。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就我国大范围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做过分析:一是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二是静稳天气条件下,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造成空气质量恶化。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却把这么大的罪名,按在持续了2000年的民俗上,不仅仅是城市被雾霾袭击,更重要的是人心已被雾霾覆盖,看不清事实,甚至混淆真假,这是一种比雾霾更可怕的污染,因为它污染的是良心。 

  风俗不受重视,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丧失

  放鞭炮,千年不变的风俗

  放鞭炮是我国持续两千多年的民俗,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王安石的曾有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提起过年,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回家”与“团圆”。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这些包含着浓浓年味的习俗更是彰显了过年在我们心中的地位。网友陈先生说,很怀念小时候老家过年的场景,每次回家听到爆竹烟花声,仿佛又回到童年。 湖北的江女士说,“在老家每天晚上能听到震耳的鞭炮声,也许睡不好无法入眠,但鞭炮声告诉我,那就是家”。

  “这是人神同庆共欢的表达形式,是传承了千百年的习俗,通过声音和红色纸屑来渲染欢快的情绪,否则就逊色很多。”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认为,燃放鞭炮已经成为百姓表达情感的符号,并成为春节文化体系的核心要素。“轻易改变燃放鞭炮的民俗,是对中国传统春节文化体系的损害,得不偿失。”民俗专家分析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百姓过年的确融入了许多新方式,如短信贺年、旅游过年、晚辈给尊长发“压岁钱”等新年俗,但不能应为新民俗的出现就将旧民俗舍弃。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更多

各院校历年美术校考优秀试卷

看更多

艺考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