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甫帖》鉴定真伪咋就这么难?

2014-02-24  来源:羊城晚报

《功甫帖》鉴定真伪咋就这么难?

上海收藏家刘益谦花了5037万元在纽约苏富比拍下了苏轼所写的《功甫帖》,在欲运回位于上海由其妻子打理的龙美术馆展出之际,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的三位研究员在媒体公开发表文章,认为此《功甫帖》系在晚清用“双钩廓填”之法制作的伪品,并非苏轼原迹。2月18日,龙美术馆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现代技术设备对《功甫帖》进行了现场综合鉴定,活动主办方通过这场发布会传递出的信息是,安仪周、徐邦达等大家对《功甫帖》为苏轼真迹的鉴定,是不能被上海博物馆研究员所能推翻的。

《功甫帖》的真伪与否,成为收藏界的跨年话题,纷纷扬扬这么些天,一幅《功甫帖》的真伪,至今还不算得到板上钉钉的答案,这不禁让人感慨,鉴定一幅古代书法的真伪咋就这么难?如果一幅书法的真伪鉴定,在打了这么长时间的口水仗、耗费了这么多的公共资源后,仍没有机构或有诚信的权威专家给出定论,那么以后谁还会敢花天价去收藏名品?这场真伪之争所带来的伤害是多方的,它对中国收藏事业的健康发展有许多看不见的损伤。

相信倍感伤害的当属花了5000多万的刘益谦,这么多钱买了幅“伪品”,相信无论对谁来说,这都是个五雷轰顶的消息。在最初作了一些激烈的反应之后,刘益谦也开始客观看待此事。按照常理,一幅天价作品被指伪作,买家首先要去和卖家沟通,苏富比对此给出的辩驳说法是,在“听取了包括中国大陆文博前辈在内的国际及国内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专业意见”后,认为《功甫帖》为真品,但是有媒体提出质疑,苏富比并没给出“专家团队”的名单。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既然国内外顶级专家都认为是真的了,那么说出他们的名字,拿出他们给出的书面鉴定意见,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吗?

兼具收藏家以及公众人物的马未都,出现在了龙美术馆召开的发布会上,他的观点是,有前辈的鉴定结果在前,他无权说话。虽然没痛快地表态《功甫帖》就是真的,但是马未都却态度鲜明地表示,上海博物馆的三位研究员在说话的时候要客观中立,不能透支所属国家单位的信誉,而上海博物馆在事件发生后立刻撇清关系,认为三位研究员的说法属个人行为,这无形中削弱了《功甫帖》属伪作的可信度。

马未都的观点,其实提出了解决证实《功甫帖》真伪的办法,既然三位研究员的观点不被其所属单位承认,那么就算个人言行,本着言论负责的原则,这三位研究员应从文化、历史、技术等多个层面,给出足够证实《功甫帖》为伪作的证据,如果拿不出足够证据,不知道文物拍卖方或持有者是否可以从法律层面追究责任以正视听。当然,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仍然是苏富比拿出所有能够支持《功甫帖》为真品的证据,如此,公众便会有更多的辨识机会,说《功甫帖》为伪作的言论自然会不消而散。

有人说《功甫帖》真伪之争背后藏着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真不是外行人所能了解的。围绕这幅作品的利益纠葛究竟是什么,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人们只需要知道真相。而在一幅作品无法自证清白的状况下,权威鉴定部门的缺席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另外,作为国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媒体发表文章也要厘清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毕竟个人发言和官方表态中间,还存在着信誉度高低的问题。把个人观点当成国家单位的态度,时常制造各种矛盾与误会,在“一字千金”的收藏界,的确容不下一丝一毫的身份含糊和观点模糊,否则很容易制造冤案。(韩浩月)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更多

各院校历年美术校考优秀试卷

看更多

艺考工具箱

首页 >艺术新闻 > 声音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