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大学不能只为一纸文凭
读书求学的价值不应该围绕升学与文凭,而应该是提高自身能力,完善自我。以此为出发点,中国应重新确立基础教育的价值目标,并改革基础教育内容,鼓励学校多元教育和学生多元发展;大学则应回归教育本位,办出个性与特色,培养有竞争力的学生;社会则应打破以学历选人的传统人才观,建立基于能力的全新评价体系。否则,维持现有的教育模式和人才评价体系,中国新的读书无用论很难得以破解。
这名父亲称上大学不划算,用四年时间打工挣钱划算得多。这样算计显然欠妥,因为上大学还有非功利的完善人格和发展自我的价值。但大学要提高教育回报率,才能增加对普通老百姓的吸引力,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这方面,中国大学做得并不好:从功利价值分析,有的大学课程老化、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职业化的要求;有的大学缺失大学精神,学校严重行政化、商业化,官商二气很浓。
当大学新生忙着迎接新的校园生活时,一名叫“玲玲(化名)”的女孩,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捡垃圾都比读书强”。
大学要提高教育回报率,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自主办学,重视人才培养。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消除回报给学生“一纸文凭”的办学思想。可以说,正是由于“学历社会”的“学历情结”,制造了功利的读书和教育,基础教育变为升学教育(以考大学为目标),高等教育变为“学历教育”(以拿文凭为追求)。这种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学历价值贬值时,即仅凭一张文凭找不到好工作时,就可能出现读书无用论。